EN
储能成为能源产业新增长点,这些储能术语,你了解吗?(第二期)
发布时间:2024-08-28
阅读:288次

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“双碳”战略的推进,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,其发展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。作为储能行业的从业者与关注者,以下这些储能术语绝对不容错过!

 

专业术语一:

表前储能与表后储能

这里的“表”是电表,电表是测量和记录家庭或建筑物从电网获取电量的设备。"表前储能"与"表后储能"以电表为分界点,实际上对应着储能在能源供应与使用的不同环节中的应用。

(1)表前储能

表前储能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和电网侧部署的储能,通常与电网直接相连,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储能系统能够在电网需要时快速释放电能,或在电网负荷低时充电,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管理和调配。表前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、压缩空气储能、飞轮储能、电化学储能等多种方式。

 

 

(2)表后储能

表后储能指的是在用户侧(即电表之后)安装的储能系统,主要包括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,它通常与用户电力系统直接相连,且具有独立的功率和电量计量表。表后储能可以在电力需求高峰期或电价较高时提供电力,从而降低电费支出,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。

 

专业术语二:

功率型储能与能量型储能

功率型储能与能量型储能是储能技术的两大主流分类。功率型储能以其迅速响应能力著称,能在极短时间内向电网注入大量电力,有效应对电网瞬态负荷波动,确保系统稳定性。相对而言,能量型储能则擅长长期储存大量能量,并能在需要时平稳、持续地释放能量,适用于对持续供电有较高要求的场景。

在实际部署中,优化这两种储能方式的配置策略至关重要,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精准选型:电网调峰等需快速响应的场景应优先采用功率型储能;而针对可再生能源(如风能、太阳能)的储存与调度,能量型储能则更为适宜。

 

专业术语三:微电网

微电网(Micro-Grid),亦称微网,相对于传统大型电网的概念,是集成分布式电源、储能设备、能量转换单元、负荷需求以及先进监控与保护机制的小型化发配电体系。它构建了一个小型化、自治化的电力系统框架,既能够独立自足地运行,又能在需要时无缝接入主电网,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。

 

 

专业术语四:虚拟电厂

简单来说,虚拟电厂是虚拟化的发电厂,它不依赖于实体发电设施(如火力发电厂),而是以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与集成系统,将散布各地的太阳能板、风力发电机等小型新能源装置、储能单元以及可调节的用电设备巧妙编织成的一张智能网络。这张网络能够实时响应、精准控制,对外展现出如同大型实体电厂般的稳定可控电源特性,既助力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,又积极参与市场竞争,优化资源配置。

 

专业术语五:需求侧响应

“需求侧”指电力系统中的最终用户群体,即那些直接消耗电能的终端用户或电力消费者,涵盖了工业、商业以及居民用户。需求侧响应是一种电力管理策略,它指的是在电力市场价格明显升高或系统安全可靠性存在风险时,电力用户通过调整其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行为,来响应电力系统的需求变化。

需求侧响应作为储能领域的一种关键策略,其活跃性深受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。政府通过精心设计的政策框架,诸如实施补贴政策、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,可有效激发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积极性,从而不仅促进了能源使用的灵活性与效率,还构成了储能盈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 

专业术语六:需量管理

需量管理是一种针对储能系统进行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,旨在通过合理控制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行为,以优化电力需求曲线,降低用户的最大需量电费,并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。

 

 

目前,我国对中大型工商业、高耗能企业通常实行两部制度电价。两部制电价包括基础电费用量电费,基础电费有两种计费方式,一种是基于运行变压器的容量进行计费,另一种是依据电表每月自动记录的最大需量进行计费,即需量电费。储能系统的部署成为降低需量电费的有效路径。系统可实时监测用户变压器的运行功率,一旦检测到实时功率即将或已超出预设的最大需量阈值,储能设备便会自动介入,通过放电操作及时调节实时功率,减小最大需量,从而避免高额的需量电费。

 

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Copyright © 2023江苏领储宇能科技有限公司
All Rights Reserved.